本文源自:留学帝

小mo可能是找找附近保安亭、派出所之类的,交给靠谱的保安、柜台人员或者警察吧。

最近《科学》期刊的一篇论文,就和还钱包这件事有关系。

美国的《科学》和英国的《自然》作为两大世界顶级学术期刊,曾经刊登发表过不少各个学科最前沿、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结果。

但6月20日发布的《全球公民的诚信 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却在国内引来不少的争议。

这篇论文说的是一个实验,全球44个国家的公民诚信度实验

这个实验简单的说,就是三个字:还钱包.....

实验小组准备了1万7千多个特制钱包,将它们分发到44个国家的355个城市。

每个国家大概有400多个测试点,地点包括了博物馆、银行、警察局、酒店、法院和邮局。

钱包统一都是个透明的名片盒,设计的目的是让捡钱包的人随时能看见里面的物品。里面有三张印有当地语言的普通名片,一张购物清单和13.45美元(有一半的钱包没有钱)。

实验小组分发钱包的方式有点特别~志愿者拿着钱包去柜台,找到前台人员说:“我在XXX捡到个钱包,但有急事得走,可以帮我照看吗?”,随后扬长而去。

因为名片上只有失主名字和邮箱地址,所以实验检测的是那些拿到钱包的人是否会在100天内发邮件联系失主,归还钱包

额,就看看谁发了邮件去联系钱包的失主,这诚信的标准有点迷......

实验小组根据大伙还钱包的概率,制作了一张各国排行榜。

从这张图能看出两个结论:有现金的钱包归还概率远高于没钱的,以及各个国家的诚信度排名。

排名最高的国家是瑞士、挪威,但是中国却华丽丽地垫了底,成了唯一归还率低于10%的国家

为啥?14亿的中国人民居然是诚信度最低的???

带着这个疑问,视频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决定在北京街头重新做一次捡钱包测试。

一群歪果仁准备了30个钱包和N种联系方式。

每个钱包里有数额不等的钱,名片上有姓名、手机号、微信和邮箱

他们为了能有足够丰富的样本,把钱包分发在不同档次的旅馆、剧场和电影院前台。

组员们也是拿着钱包找前台人员:“有人丢了钱包,希望工作人员可以联络归还。”

大家开始等电话,究竟会有多少人联系他们呢?

他们的手机铃声一个接一个地响了,陆陆续续得到了还钱包的信息。

组员们除了感谢以外,也顺便在电话里解释自己在进行的实验以及实验目的。

最终,钱包的归还率为73.5%,远远高于论文中的概率。

为啥两个实验会差距这么大呢?这又证明了什么?

从小方面来说,不同国家的公民常使用的联系方式不同,影响了结论的准确性。

欧美国家为了保护隐私,在和陌生人联系沟通时喜欢用邮箱。

但在中国,大伙除了求职、工作或者学习以外,几乎不怎么使用邮箱,更别说要为了还钱包而发邮件给陌生人

比起不实用的邮箱,我们最常见的联系方式还是打电话,其次是加微信好友来联系。

从大的方面说,上一个实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文化差异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惹来大伙的质疑。

如果只是野鸡杂志的三流实验,大伙们可能也没那么气愤。

结果,这篇有这么多bug、条件不严谨的论文却能够在《科学》期刊发表,所以大伙才会排着队来diss。

同时,《科学》期刊作为世界顶尖学术期刊,如此敏感的排名也会对中国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网友们除了吐槽找实验的bug,还直接来了个现身说法。

有些人是捡钱包,通过钱包里的蛛丝马迹,用电话联系到了失主。

还有些人是自己的钱包丢了,后来钱包被好心人送了回来。

诚信度说到底个抽象的名词,这两个实验都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还钱包实验也不可能真实验证一个国家的诚信水平。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每个国家都有诚信与不诚信的人,不能被随意定义。而我们作为从小一直被教育诚信的人,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崇尚“物归原主”

你有过捡钱包或者找回钱包的经历吗?

对这个诚信度实验,你又怎么看呢?

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乃至生活?

截屏下图-打开微信扫码测测你的性格适合去哪个国家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