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与你初见的那天,天气很好,云淡风轻,天空像是水洗一般的蓝。一个人提着两个箱子,坐了18小时飞机再转火车的疲惫,好像也被一扫而空了。
从Ziff Building注册完出来,拿到了利兹的学生卡,忽然感觉沉甸甸的,照片上的自己笑得腼腆又傻气。
宿舍是利兹市中心为数不多的高楼,安顿下来已是傍晚。从10楼的窗户望出去,是一排一排的房子、远处的教堂和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更远的地方,偶尔会传来火车穿越铁轨的呼啸声。
九月的英国已有些寒意,坐在床边把暖气打开然后钻进被子,忽然才真实的感觉到,这一年的留学生活,真的开始了。
关于学习
因为雅思分数合格,我并没有入读语言班。开学上的第一堂课我惊恐的发现,因为口音差异(他们说的英语太标准),我竟然有些听不懂老师说的话。然而利兹并没有给我太多缓冲的时间,入学的第一周,Essay和小组作业就接踵而至。而我却还在研究论文引用格式,以及怎么把课听懂。
为了尽快适应英国人的口音,我会在没有课的下午去公园,给遛狗散步的奶奶买杯咖啡,然后闲聊一会儿。她会絮絮叨叨的告诉我她家的花园又长杂草了,得去买瓶除草剂;她孙子的成绩特别好,但总跟同学打架;超市的菜价不算便宜,得去市场买才最划算。
Edward Boyle Library外观▼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发现听课的时候不那么费劲了,小组辩论的时候也不再害怕听不懂英国同学的发言。然鹅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各种作业和DDL更加肆无忌惮而来,生活坐标基本固定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的三点一线。
利兹大学一共有三个图书馆。图书馆的日常大概只能用4个字来形容:占座艰难。遇上期中和期末考试这种“拼命时刻”尤其可怕,连地上都长满了人。不仅每逢查阅文献和自习需要来图书馆啃书,这里还挤满了各种忙活Group work(小组作业)的同学。
不过利兹的硬件设备确实非常到位,三个图书馆都设有小组作业专用的讨论室,配备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屏。有的时候一讨论就是一个早上,中午去旁边的Tesco买一个冷的三明治,坐在Parkingson Building的台阶上凑合吃完,下午接着去上课。
Group work讨论室及日常▼
我就读的是HRM专业,课不算多,但各种Reading和小组作业多到怀疑人生。通常放学回家以后,还需要准备第二天上课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时候是一长篇的Reading,有的时候要准备Seminar(研讨课)的内容,有的时候是新课的预习。总之,足够令你充实而忙碌的过完整个晚上。
关于生活
利兹给人的感觉是小而美。虽然城市特色不多,但并不影响它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学校离市中心不超过半个小时的步行距离,各大商场超市、服装品牌都有覆盖。城市总体来说现代感较强,但市中心仍然保留着非常多古典建筑。
周末我会习惯拖着小购物车去市区的Morrisons超市,采购一周的食材。每个留学生都是隐藏的大厨,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并不是热爱做饭,只是腐国的食物emmm…实在太难以下咽,而利兹的中餐厅,一顿饭人均也要12镑左右。小算盘敲了敲,还是自己做吧。
如果你要问,英国真的是“美食荒漠”吗?难道就真的没有任何好吃的东西?当然还是有的。乳制品,甜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价格便宜还好吃到没朋友。
简单的年夜饭▼
而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思乡的情绪大概也只能通过吃来缓解。放学回家,跟舍友一起紧锣密鼓的准备年夜饭,手艺不好,却能吃出温馨的感觉。拍照发完朋友圈,把客厅收拾干净,然后回房间继续与论文斗争。
越过8小时的时差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也习惯了报喜不报忧,笑着告诉她我一切都好,只是有点想她。
关于娱乐
当然,遇上长假,偶尔也会来个周边游放松身心。
苏格兰北部是覆盖积雪的高地,山间谷地的河流蜿蜒,蒸腾着白色雾气。古老的尼斯湖隐匿在薄雾中,像英国的天气一样神秘。
驾车在田野和麦浪里穿行。穿过乌云密布,穿过阳光普照,去彼得兔的童话镇里走一走,会偶遇漫天的火烧云。
当然还有让人魂牵梦绕的“雾都”伦敦。标志性的红色双层巴士和电话亭,陈旧的车厢里,穿着黑色呢大衣,手夹长柄伞的男人正低头看报。雨雾中隐约可见教堂尖顶,映衬着泰晤士河畔的艺术与浪漫,这座城市总能把古典与时尚结合得恰到好处。
写在最后
一年的时间真的非常短,踏着红毯从院长手里接过学位证书的时候,入学那天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这所百年学府张开双臂拥抱我满心的期待,教我以真理,授我以学识,而我的身上也或多或少留下了它的印记。这是难以忘怀的一年,认识了许多不同国家的人,体会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教会我独立、严谨、果敢,也不忘内心的情怀、梦想和远方。
讨厌商学院的午餐,阴冷黑暗的冬令时,讨厌热门文献永远借不到,但作业却从不见少。见过深夜的图书馆,泡过早晨的健身房。有焦虑失眠,也会崩溃大哭。
这些听起来都不那么美好,但是我依然爱你的每一个风晴雨雪。
想了解更多留学详情,快来咨询小mo吧~
想了解更多英国留学内容?欢迎点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