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电视剧《小别离》热播,又掀起人们对低龄留学的热议。越来越多即将面对孩子中高考的家长把出国列入孩子教育规划的备选方案。myoffer整理了数据,去年,中学生出国留学占到所有出国留学的40%,但实际上,家长在做出决策前,还应该有更多考量。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这种现象热度不减,主因是中国父母对国内教育的不满,应该引起教育改革者的反思。
《2015门户开放报告》显示:全球在外的低龄留学生达到14万人,其中,2015年中国有4万多低龄留学生在外留学,较前年增加了5000多人,增速快,增幅大。
成功案例——父母将留学计划“提前”
暑假一过,陈洁在朋友圈晒出女儿身背古筝、拉着行李站在机场的照片,并写下一句简单的祝福,“妈妈爸爸愿你快乐学习成长”。而在半年前,女儿出国的前一晚,这位母亲却失了眠,同样是在朋友圈,她写下这样一段话,“虽然明知道远行是正确的,却难免生出许多牵挂。毕竟你才只有13岁,现在却要自己去撑起一片天……”
女儿13岁,陈洁与爱人商量让她出国读书。现在回忆起当时做出的这个决定,陈洁觉得“很正确”。有着10年国外生活经历的陈洁回国后做起外贸生意,经济上还算宽裕的她早就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当然我和爱人想的是让她高中毕业以后出国读大学,我们都曾经在国外读书,对比之下觉得国外的教育更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将来也更有竞争力。”
因此,在女儿刚上小学时,陈洁夫妇就很注重对她英语学习的教育,“除了语言上早做准备,我们基本上没在其他方面要求她。只是根据她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学习了古筝和绘画。除此之外,孩子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
直到去年,女儿上了初中,陈洁发现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里前几名的女儿学习逐渐变得“不轻松”。“学校的课业负担逐渐加重不说,周末还得上一些补习课。开始我们并不愿意,但孩子几次考试后成绩下降,她自己也着急,就加入了‘补课’大军。”之后,陈洁发现女儿的业余时间也被学校的功课占满,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连睡觉时间都变少了,她似乎“没有从前快乐”。
2015年秋天,女儿升入初二,在与朋友交谈了解一些国外中学的教育情况,以及和女儿沟通之后,陈洁夫妇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女儿提前出国。
孩子留学半年眼界开阔
“很幸运”,陈洁说,通过朋友联系到了英国几所不错的学校,加上女儿英语底子一直不错,很快,就收到了一所心仪学校的回应。在今年春节前,当时还未满14周岁的女儿就踏上了留学之路。
“不担心是不可能的”,陈洁给女儿紧锣密鼓地办好了留学手续后,自己才有了不舍的情绪,“毕竟年龄小,就算女儿在我们身边时再懂事儿再独立,也还是会有担心。”
但这些顾虑在今年女儿暑假回国后打消了不少,陈洁说,尽管只有半年时间,但女儿的懂事程度比他们想象的要高得多。“她会和我们聊学校,聊在寄宿家庭里发生的各种事儿,我们能从她的话里体会到她有自己的想法,有思路。”而对于英国中学的教育方式,陈洁也更加确定自己选择没有错,“女儿回来说有一堂课,叫做‘当一天妈妈’,让这些刚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子们体验怀孕、哺乳、带孩子,带着一个玩具宝宝寸步不离。让她们体会到当了母亲该有什么样的责任,需要怎样的担当,是不是她们这个年龄可以接受的。”
因此,暑假过后再开学,陈洁觉得放心许多,“做父母的谁都想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既然她更适应和更喜欢国外的教育,我们尊重她的选择”。
失败案例——出国不适应沉默寡言
同样也把孩子送到澳洲留学的母亲周佳就没有那么幸运,“折腾了大半年,孩子压力大,我们也进退两难。”
周佳的儿子小泽今年16岁,2015年初家里做出决定,想让小泽最晚在初中毕业前就到澳洲读书。“学习成绩中等”、“家里条件富裕”、“想让孩子出国见世面”,这是周佳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初原因。
加上身边已有将孩子送出国读书的先例,周佳也给儿子做了留学规划,“希望他在那边至少读完研究生,接下来想不想回国再说。”
但在澳洲期间,小泽的生活和学习并没周佳想得那么顺利。“我们当时挑选学校时本以为中国孩子少一些会更好,怕他们私底下总说汉语会影响孩子语言提升,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很难交到朋友的局面。”
周佳说,之前并没发现儿子属于不喜欢和人交流的类型,“也可能是之前一直在家,比较忽略他这方面的个性,并不是到了英国才变得‘话少’。尽管这个性格在家没显现出什么问题,但离开亲人后到了英国,这让儿子很孤独,也并没原来想得那么快乐。”
此外,与寄宿家庭相处不太和谐是另一大问题。周佳说,小泽到了英国不到两个星期就说不太喜欢寄宿家庭的氛围,“他说有两个孩子和他相处并不是特别融洽。”
学者解析
为何低龄留学热度不减?——不满国内教育理念
在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低龄留学热度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延续,而且会愈演愈烈,“归根结底,这是中国家长不满国内的教育而做出的决定”。
熊丙奇说,这种现象说明教育改革没有触及到问题实质,没有打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壁垒。尽管这么多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减轻学生压力,但实际上学生的压力并没减小,反而是越来越重。“现在不少家长观念也在转变,不希望孩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把精力全部放在书本学习上。所以,家长更信任选择国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此外,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够高,“大学生选课范围有限,太多的家长对高等教育质量不满,想着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既然要出去,不如就尽早出去,让孩子提前有语言环境,适应国外生活。”
低龄化留学是一个趋势,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孩子的综合能力很强,并且有一定的兴趣爱好,myOffer小编觉得是可以考虑早一点送孩子出国留学。不管是去英国留学或者澳洲留学,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择校方面最好实地考察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和条件,最好选择受认可的机构帮助来完成整个规划。
《2015门户开放报告》显示:全球在外的低龄留学生达到14万人,其中,2015年中国有4万多低龄留学生在外留学,较前年增加了5000多人,增速快,增幅大。
成功案例——父母将留学计划“提前”
暑假一过,陈洁在朋友圈晒出女儿身背古筝、拉着行李站在机场的照片,并写下一句简单的祝福,“妈妈爸爸愿你快乐学习成长”。而在半年前,女儿出国的前一晚,这位母亲却失了眠,同样是在朋友圈,她写下这样一段话,“虽然明知道远行是正确的,却难免生出许多牵挂。毕竟你才只有13岁,现在却要自己去撑起一片天……”
女儿13岁,陈洁与爱人商量让她出国读书。现在回忆起当时做出的这个决定,陈洁觉得“很正确”。有着10年国外生活经历的陈洁回国后做起外贸生意,经济上还算宽裕的她早就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当然我和爱人想的是让她高中毕业以后出国读大学,我们都曾经在国外读书,对比之下觉得国外的教育更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将来也更有竞争力。”
因此,在女儿刚上小学时,陈洁夫妇就很注重对她英语学习的教育,“除了语言上早做准备,我们基本上没在其他方面要求她。只是根据她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学习了古筝和绘画。除此之外,孩子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
直到去年,女儿上了初中,陈洁发现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里前几名的女儿学习逐渐变得“不轻松”。“学校的课业负担逐渐加重不说,周末还得上一些补习课。开始我们并不愿意,但孩子几次考试后成绩下降,她自己也着急,就加入了‘补课’大军。”之后,陈洁发现女儿的业余时间也被学校的功课占满,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连睡觉时间都变少了,她似乎“没有从前快乐”。
2015年秋天,女儿升入初二,在与朋友交谈了解一些国外中学的教育情况,以及和女儿沟通之后,陈洁夫妇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女儿提前出国。
孩子留学半年眼界开阔
“很幸运”,陈洁说,通过朋友联系到了英国几所不错的学校,加上女儿英语底子一直不错,很快,就收到了一所心仪学校的回应。在今年春节前,当时还未满14周岁的女儿就踏上了留学之路。
“不担心是不可能的”,陈洁给女儿紧锣密鼓地办好了留学手续后,自己才有了不舍的情绪,“毕竟年龄小,就算女儿在我们身边时再懂事儿再独立,也还是会有担心。”
但这些顾虑在今年女儿暑假回国后打消了不少,陈洁说,尽管只有半年时间,但女儿的懂事程度比他们想象的要高得多。“她会和我们聊学校,聊在寄宿家庭里发生的各种事儿,我们能从她的话里体会到她有自己的想法,有思路。”而对于英国中学的教育方式,陈洁也更加确定自己选择没有错,“女儿回来说有一堂课,叫做‘当一天妈妈’,让这些刚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子们体验怀孕、哺乳、带孩子,带着一个玩具宝宝寸步不离。让她们体会到当了母亲该有什么样的责任,需要怎样的担当,是不是她们这个年龄可以接受的。”
因此,暑假过后再开学,陈洁觉得放心许多,“做父母的谁都想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既然她更适应和更喜欢国外的教育,我们尊重她的选择”。
失败案例——出国不适应沉默寡言
同样也把孩子送到澳洲留学的母亲周佳就没有那么幸运,“折腾了大半年,孩子压力大,我们也进退两难。”
周佳的儿子小泽今年16岁,2015年初家里做出决定,想让小泽最晚在初中毕业前就到澳洲读书。“学习成绩中等”、“家里条件富裕”、“想让孩子出国见世面”,这是周佳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初原因。
加上身边已有将孩子送出国读书的先例,周佳也给儿子做了留学规划,“希望他在那边至少读完研究生,接下来想不想回国再说。”
但在澳洲期间,小泽的生活和学习并没周佳想得那么顺利。“我们当时挑选学校时本以为中国孩子少一些会更好,怕他们私底下总说汉语会影响孩子语言提升,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很难交到朋友的局面。”
周佳说,之前并没发现儿子属于不喜欢和人交流的类型,“也可能是之前一直在家,比较忽略他这方面的个性,并不是到了英国才变得‘话少’。尽管这个性格在家没显现出什么问题,但离开亲人后到了英国,这让儿子很孤独,也并没原来想得那么快乐。”
此外,与寄宿家庭相处不太和谐是另一大问题。周佳说,小泽到了英国不到两个星期就说不太喜欢寄宿家庭的氛围,“他说有两个孩子和他相处并不是特别融洽。”
学者解析
为何低龄留学热度不减?——不满国内教育理念
在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低龄留学热度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延续,而且会愈演愈烈,“归根结底,这是中国家长不满国内的教育而做出的决定”。
熊丙奇说,这种现象说明教育改革没有触及到问题实质,没有打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壁垒。尽管这么多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减轻学生压力,但实际上学生的压力并没减小,反而是越来越重。“现在不少家长观念也在转变,不希望孩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把精力全部放在书本学习上。所以,家长更信任选择国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此外,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够高,“大学生选课范围有限,太多的家长对高等教育质量不满,想着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既然要出去,不如就尽早出去,让孩子提前有语言环境,适应国外生活。”
低龄化留学是一个趋势,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孩子的综合能力很强,并且有一定的兴趣爱好,myOffer小编觉得是可以考虑早一点送孩子出国留学。不管是去英国留学或者澳洲留学,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择校方面最好实地考察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和条件,最好选择受认可的机构帮助来完成整个规划。